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,临床上约有85%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。
1.黄疸产生的原因
黄疸,即黄色素,是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的。红细胞的代谢会造成胆红素,而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,会有很多的红细胞,出生后,宝宝不再需要这么多的红细胞,代谢后就会产生很多的胆红素,这些胆红素会出现在宝宝的皮肤、黏膜、虹膜上,让宝宝看起来有点黄,所以很多宝宝出生后,会出现黄疸,这是一种生理现象;
2.黄疸的分类
生理性黄疸和病性黄疸;
3.两者的症状区别
生理性黄疸: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第3-4天出现,7-10天慢慢消退。早产儿可能会延续到2-4周或更久。
病理性黄疸:宝宝生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,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,反复发作,黄疸程度严重,呈金黄色或遍及全身,手足心也有较明显的黄疸。
两者的症状区别
新生儿黄疸正常值
4.黄疸的预防及治疗
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,不需要特殊的治疗。只要加强宝宝的喂养,给宝宝充足的奶水,让宝宝吃的饱饱的,这时候宝宝的大便就会排的比较顺畅。慢慢的,黄疸在7-10天时就开始逐渐下降,10-14天完全降到正常,早产的宝宝可能会稍微延长一些。
对于病理性黄疸,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。光疗是最常用最安全的方法,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蓝光。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,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,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。
治疗病理性黄疸
PS:儿科医生带你了解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!
视频加载中...